2011年3月26日 澳門工程師學會關注澳門混凝土的現狀及規章

 


澳門工程師學會日前邀請到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作專題講座『中國混凝土之現狀與發展』。廉慧珍教授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泥 混凝土技術和工程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出版著作多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專題講座上,廉教授介紹了中國混凝土之發展過程及應用的現狀與發展方向,由低強度混凝土到高強度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發展到高性能混凝土。中國已發展至生 產全球混凝土生產量的一半,這高速發展不但體現在產量,也體現在質量上。很多新型材料與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都相繼進入應用階段。同時,廉教授也給予本 澳業界意見,在混凝土設計時避免追求過高強度及早強混凝土,除了高水化熱產生裂縫,不利於結構外,亦可令混凝土強度於設計使用年限內趨向衰減,而不是像正 常混凝土般趨向增長。混凝土設計時,除考慮強度因素外,混凝土之耐久性尤為重要,如防止鹼骨料反應、氯離子入侵等等,可使混凝土結構於使用年限內滿足設計 要求。
期間,工程師學會與廉教授交換了澳門及中國混凝土的現狀及技術。因應中央政府批准澳門特區政府五幅填海造地及海底隧道之構建,有大量混凝土建築物施工,且 澳門屬於環海型城市。有鑒於此,為保障澳門建築物的耐久壽命,促進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整合後工程師學會對於澳門混凝土業界有以下建議:
一、 更新現有之澳門混凝土規章,澳門混凝土規章於1997年頒布實施,沿用至今已十多年,按國際慣例,應至少每十年更新,香港亦於2010年更新了混凝土標準 CS1。現今混凝土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嚴格,尤其是對耐久性方面,如防止鹼骨料反應、氯離子入侵等方面。對於混凝土抗氯離子之侵入檢測可引入電通量法或電 滲法。
二、 由於鹼骨料反應破壞發生於混凝土的內部且難以阻止和修復,故稱之為混凝土的癌症。對於澳門地區,砂石等混凝土原材料均由內地進口,鹼骨料活性反應造成了建 築業在砂石骨料選用、品質控制、監管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給工程埋下很大的品質隱患。澳門四面環海、氣候濕潤,如果砂石骨料具有鹼活性,則混凝土發生鹼骨 料反應破壞的幾率很大;混凝土發生鹼骨料反應破壞後,會產生裂縫,海水、海風和海霧中攜帶的氯離子將進入混凝土中,引起鋼筋快速銹蝕,最終導致大量建築物 的過早破壞。如果大量發生此類情況,不利於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 對於抑制混凝土鹼骨料反應,只用老舊觀念控制混凝土總鹼含量少於3kg/m3, 過往經驗個案是失敗的。應加入惰性之礦物摻合料,如粉煤灰 (PFA)、細磨高爐礦渣 (GGBS)等等,對於澳門地區,礦物摻合料添加之百份比,非常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才可實施。
四、 天然河砂資源短缺,鄰近香港地區巳不用河砂作為細骨料並以碎石細骨料取代,而澳門仍用天然河砂作為細骨料,有業界反影國內有建築工地用海砂經淘洗後用於建 築用砂,相關實體應作出嚴格監管內地進口之砂石等混凝土原材料用於澳門混凝土。
五、 借鑒國內及鄰近地區,對混凝土拌合廠作出認証制度,以便有效監管混凝土質量。